西白莲的“旗帜”

发布时间:2014-02-24 12:47:30

 ——记普陀区虾峙镇西白莲村唐孟龙老大

  全国渔业看浙江,浙江渔业看普陀,普陀渔业看虾峙。这是曾经广泛流传的一句老话头。地处舟山群岛南部,形如海中浮虾的虾峙岛,因其传统的渔业而名噪全国,许许多多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船老大也因此成为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劳动模范,或者成为人大代表。唐孟龙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西白莲,你若和老人们攀谈,说起唐孟龙,他们会说:唐书记啊,当年可是我们这里了不起的人物,上过书的哩。

  老人们说的“上过书”,指的是1984年。那年《中国水产》杂志第8期的封面人物就是唐孟龙。杂志里还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开创新局面的共产党员——记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西白莲渔业大队支部书记唐孟龙》的文章。文章写道:过去曾经是“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挈篮,分配一张倒挂单”的低产穷队,近年来却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与这变化紧紧相连的是远近闻名的唐孟龙同志。对于西白莲的老人来说,那段变化的岁月堪称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令他们难以忘却。而点燃他们激情的,就是他们的带头人唐孟龙书记。

  但是唐书记并不是西白莲人,他是东白莲人,是被我们西白莲人要去的。西白莲的老人们这样告诉笔者。这是咋回事呢?

  唐孟龙的父亲是东白莲的一名船老大,但唐孟龙从虾峙中学毕业后,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成了东白莲大队的一名出纳。虽然中间他出去当了几年兵,然而退伍回来之后也还是继续做出纳。如果不是有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找他谈话,他自己也以为以后的生活就是这样了。那年是1970年,大队党支部书记对他说:“阿拉东白莲抲鱼在虾峙一直是蛮话得起的,但是现在几个老大年纪都大了,缺少新人。队里的意思是想让你下海去。”唐孟龙有点意外,但当他知道书记找他谈话其实是组织上的决定,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没有理由不服从的。他就被安排到带头船上去做了一名“张网老大”。所谓“张网老大”,就是当网在海上张开后,老大会去休息一会儿,这时“张网老大”就要代老大顾着渔场上的情况。唐孟龙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

  一年后,队里宣布唐孟龙正式成为对网船的老大,为了支持他,还让他的父亲做他的偎船老大。但是这个决定无论如何是有风险的,队里许多老渔民都反对。毕竟,唐孟龙下海前后也才只有一年光景,以前并没有什么抲鱼经验。然而他们的反对没有动摇大队党支部对他的信心,队里的带头船老大也表示支持。

  1971年春汛,唐孟龙父子俩的对网船出海了。春天的风仍然有一种凛冽的感觉,吹在身上冷飕飕的。唐孟龙的胸膛却仿佛燃烧着一股火,浑身热乎乎的。大海茫茫,遥无边际。唐孟龙的目光却敏锐无比,充满自信。当他呼喊“撒网”的时候,声音无疑响亮而坚定。渔网从深不可测的海底一点点地犁过,收网时,一道道金光随之从波浪中浮起。站在驾驶台的唐孟龙仿佛望见了偎船上父亲欣慰的笑容。

  那一风,唐孟龙的对网船旗开得胜,抲了四五百担黄鱼。回到东白莲,所有反对的声音已经随风而逝。紧接着,他又再接再厉,对船连续丰收,一年下来,已跨进了万担船的行列。鱼抲得如此顺利,就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了。对渔民来说,能把鱼抲了来就是老大,抲不来就是孬大。唐孟龙很快声名大振,没几年,就成了公社党委副书记(不脱产)。

  就在东白莲的渔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时候,西白莲却一直不见什么起色,是全县一个出了名的落后大队。如何把西白莲的生产抓上去,成了公社领导很费脑筋的一件事。公社领导派出了工作组去西白莲蹲点了解情况。唐孟龙也参加了这个工作组。

  西白莲的群众对工作组的到来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热情,他们说,之前虾峙区、普陀县都派来过工作组,也没起什么作用,你们一个公社的工作组能做成什么?蹲点不过就是走走场面,要实在一点的,让唐孟龙留下来带我们就好了。

  唐孟龙没想到西白莲的群众会要求他留下来。说实话,在西白莲蹲点的日子,他有几个感觉,一是这里的渔民人心涣散,士气低落。二是船老大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缺乏科学捕鱼的意识。三是渔业生产硬件比较落后,渔船小、网具旧,是全公社最差的。四是社会风气不好,正不压邪。可是感觉归感觉,如果他留下来,这生产还是抓不上去,他就不仅是辜负了西白莲群众,而且也没面子回东白莲了。自己在东白莲干得好好的,何必要闯这个“刺棚”呢?所以从内心里讲,他是委实不愿接受这样的苦差使的。但是公社非常重视西白莲群众的意见,在集体讨论之后,决定让唐孟龙留下来当西白莲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对犹犹豫豫的唐孟龙说:“你老唐总不能让群众到你面前来跪着求你吧?”这话有点重了,让他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有点自私了。无论如何,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啊,怎能看着群众疾苦于不顾而只考虑自己的得失呢?于是,他答应了。但是他向公社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让湖泥大队的周小忠老大过来帮助。周小忠也是一位抲鱼能手。

  行前,公社书记说:老唐啊,你做副书记是有38.5元月工资的,可是你一直说自己在东白莲带队抲鱼,不需要这钱,不肯领。这次去西白莲就领了吧,也有一个保障。唐孟龙回绝了,他说:要是我领这个钱,西白莲的群众会怎么看我?他们会认为我干好干坏反正统有钞票,不会和他们一条心的。那我还怎么能让大家凝成一条心啊?

  到西白莲后,唐孟龙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经常和原来的一些船老大交流谈心,凝聚渔民群众的人心,又在新一代渔民中物色和培养年轻人,还与成为西白莲大队“带头船”老大的周小忠一起组织“四大将”学习,并亲自下海传授技术,下船坞,清污泥,为即将到来的冬汛捕捞做准备。在他的忘我精神感染下,西白莲群众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也都很高涨。大家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有一天,队里的几位船老大告诉唐孟龙,要到沈家门去买对网,天亮去,下午就回来。唐孟龙心里咯噔一下,问他们,咋介快?他们说,只是买网啊,不用多长时间的。唐孟龙告诉他们:买对网,你们得住下来,好好挑网。一个要看塑料线,这个颜色要一样,网才不会变形;一个要量网眼,网眼要均匀。因为鱼入网后是顺势而游的,网眼大小不一,鱼就会逃掉。老大们这才知道,原来买网也有这么多讲究。唐孟龙说:不仅仅是买网,还有伸网、装网,一样都是有讲究的。要想高产,这些网具的科学装置也是关键之一。

  1981年的冬汛结束,大快人心的消息如正午的阳光一下子温暖了整个西白莲岛,在西白莲全体大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西白莲大队收入分配名列公社第一,一举摘掉过去贫困的帽子。人们一扫心中积郁多年的阴霾,脸上挂满了喜悦。

  1982年,唐孟龙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

  20多年之后,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唐孟龙回忆往事,十分感慨地说:那段岁月里大家憋足劲地苦干,最终不仅改变了西白莲人,也彻底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